p24黎漢德

懷念黎師漢德教授 李安榮/P 57

黎漢德教授一生清介,淡泊自甘,是民國卅八年隨院遷台的四位藥學系老師之一。黎師治學,首重理論與實際結合,故能藥化、藥劑無所不精,學子皆敬而愛之,與金明儒師(P 34)、劉剛劍師(P 39),並稱「國防藥化三代」,傳為藥界美談。民國六十一年,我有幸親灸大師風範,時隔卅餘年,猶歷歷在目。黎師不僅愛護學生,對下屬亦照顧有加。藥學系班長韋天雲先生在台隻身過世時,全仗黎師大力幫助,得以安葬於三張犁公墓。黎師嗣又協助設立「韋天雲獎學金」,迄今多人受惠,唯後期學弟妹多已不知此獎學金由來。黎師獻身藥學教育五十餘年,修己崇德,學以經世,作育英才無數。一代名師,足以在我國防醫學院流芳史冊矣!

----------------------------------------------------------------------------

懷念黎師漢德教授 文■葉續源/P34

黎師漢德原籍廣東梅縣,民國六年出生於泰國, 其父極富愛國心,黎師自幼即遵父命返國求學。黎師聰穎過人,尤喜愛化學,民國二十七年考取軍醫學校醫科(三十六年改名為國防醫學院) , 赴校時,日軍襲惠州,道阻折回。民國二十八年考取藥科第二十四期,畢業後因成績優異而留任助教,從此開始黎師長達五十餘年的藥學教育生涯。民國卅八年二月國防醫學院遷台,九月復課。在此之前,台灣並無藥學教育,所以國防藥學系是台灣藥學教育的先驅,也可想見當時師資缺乏,黎師一個人需負擔好幾門專業課程,雖然辛苦,仍樂在其中。當時藥科三年級的藥物化學由吳榮熙教授任教,黎師則帶藥物化學實驗,我是該班學生之一。蒙黎師見愛,在校內外,時予教誨,口授郵傳,時逾四十多年。黎師不幸於八十三年八月十日意外辭世後,我念師之情,與日俱增。近日展讀黎師生前來函,字裡行間諄諄教導,益增思念,遂撰此文以誌記念。黎師教學認真, 教材實用, 其課程有自麵粉製味精、蔗糖製醬色、鐵釘與檸檬酸(Citric Acid)製「人造血」(AmmoniumFerric Citrate)。「人造血」是上海信誼藥廠主要產品,其公司前的大幅廣告便是「人造血」,讓人印象深刻。因此,我對這些實驗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黎師也給我解答很多藥品製造的問題。

■ 圖一:民國39年,黎師在「國防藥學會」致詞,左坐者是張宗師

■ 圖二:民國39年,黎師指導著者葉續源做研究
四年級的工業化學由台大陳華洲及謝明山教授任教。黎師擔任工業化學的工廠訪問課,帶領我們參觀七、八間位於台北、基隆地區的化工廠。我尾隨黎師,問了很多有關製造各項產品的問題,黎師均不厭其煩,解我疑竇。黎師不僅是令人敬仰的長者,也是慈愛的摯友。我班上及藥科後期的同學也較喜歡與黎師接近。藥科藥學會在台北復會,黎師敘述藥學會在安順時的情形,給我們很大的鼓勵(圖一)。黎師要我合成治肺結核病新藥Isoniazid作為畢業論文,我自庫房中找出一個半匹馬力的抽空機,又向生化學系借得500cc酒精,就在走廊上做實驗(圖二)。為製造治香港腳的十一烯酸(Undecylenic Acid),我花了一月個的薪餉(中士),走遍全台北市的化工原料行,才購得一磅蓖麻子油。在設備不良及缺乏化學藥品下,成功製得這些藥品建立了我做研究的信心。黎師對同學坦誠,如果他認為我們說的或做的不對,就會直言規勸。我們心中不樂向他傾吐,他也會安慰一番,振奮我們的精神。有快事相告時,他會警告我們不要樂而忘憂,要注意可能的挫折。我調總統府醫務所後,黎師說:「盼你入虎穴,出來成虎子。」我獲簽證後,黎師說:「續源,你是第一個申請到美國大學入學許可並獲助學金的人。你到美後,要打好橋墩,搭起中美長橋,讓同學也去美留學」。這些寓意深遠的教導,使我銘記於心。我到美後,勤學成績,獲教授稱讚。因此,級友覃廷芳、張鍵官、詹肇漢、潘福(美援醫藥會資助)諸兄及後期的吳文宏、鍾柄泓及張柏林諸學兄,均先後來愛阿華大學進修學位。我離校後,廷芳兄留校任教,據他云有二十多位藥科校友曾在愛大進修,其中有數位直接或間接獲愛大藥學院資助,而獲碩、博士。台灣藥學教育創始人之一日據時代,台灣無藥學教育。國防醫學院遷台後雖有藥學系,但其畢業生多服務軍旅。民國四十一年,中國藥學會及台灣藥學會鑒於藥師缺乏,成立藥學籌備委員會,促台灣省議會及教育部在台大醫學院設立藥學系。孫雲燾博士任主任委員,國防醫學院的劉壽文主任、黎漢德、譚增毅及李蔚汶老師均是委員,常在藥學會開會。當時,我在總醫院服務,曾去旁聽。籌備委員會計劃詳細,因預算不多,由議會撥款,台大藥學系乃於民國四十二年開始招生。當年台灣大專學校有限,很多高中畢業生欲讀大學,卻只能望門興嘆!醫藥學校更少。有識之士遂設立台北醫學院、中國醫藥學院及高雄醫學院。中國醫藥學院藥學系黃占甲主任(前台大醫院藥局主任,我曾在該藥局實習)請劉主任支持,黎師及譚師去協助。當時私立學校待遇很低,有時尚欠薪。兼課鐘點費少,勉供個人伙食及車費而己!黎師為了藥學教育,不嫌待遇低,每週別離妻女,去台中上課二天,且須自理起居飲食。黎師自軍職退役後,在該校任專任教授、系主任,再至八年訓導長,至民國八十三年退休,其敬業精神令人敬佩。退休時中國醫藥學院師生舉行千人歡送會,刊印黎師榮退特刊。國防醫學院的好友及藥科校友也設宴慶祝,給黎師無限的慰藉。愛護學生,師生情深黎師愛護同學,深獲同學及同事的尊敬。民國四十年,吳教授任台糖公司顧問,成立台糖醫務所,聘黎師兼任藥局主任,黎師請丘岳生及鄧述禹為藥師。在中國醫藥學院時,推薦張繼宗老師為藥學系系主任,及在台中空軍醫院服務的季信坤兄兼任無機化學講師。黎師獻身藥學教育五十多年,桃李滿天下,他深感藥學師資嚴重不足,經常鼓勵同學畢業後出國進修,因此,藥科校友獲高等學位者眾多。黎師對中國醫藥學院的學生也一樣愛

■ 圖三:1973年,黎師與賴金星教官來美考察。自左至右:賴金星,葉續源,黎師
22校 友 傳 記 Biography護,解決學生困難,鼓勵學生進修,如鼓勵他的助教郭盛助去讀博士學位,郭兄學成便接黎師的職位。一九七八年,我去法國巴黎開會,會後去德國探望堂妹蘇英。在海德堡遇到一對夫婦,獲悉他畢業於中國醫藥學院藥科,得黎師的鼓勵及推薦而赴德,對黎師的教導深深不忘。他聞我也是黎師的學生,便待我以師兄之禮,駕車遊海德堡古堡及萊茵河兩岸名勝。黎師一向堅持做事負責,對人真誠。他不善行政,更沒有做官的意願,雖曾被邀任教務長、廠長、系主任等職,均婉辭不任。在中國醫藥學院服務時,正值社會轉形,政爭不斷,社會不安,校園也受極大影響,學生事故不斷發生,學校竟發表黎師兼任當時最不討好的訓導長。全校師生認為黎師身受學生愛戴,力勸黎師勉為其難。黎師原只答應擔任一年,未料竟然持續任該職近八年,直至退休。訓導工作千頭萬緒,唯以能獲得青年學生的信心最為重要,黎師設法消除學生對訓導人員的排斥,同時獲得各研究所及學系主任的協助,中醫校園與其他校園相比,確實安定多了,這全是黎師「帶人帶心」的努力成果。一九七四年,黎師與賴金星教官(榮民製藥廠技師)來美考察,受到國防醫學院及中國醫藥學院藥科在美校友的熱情接待。雖不是週末,美東校友仍不遠自數十里外,到紐約唐人街為黎師洗塵。一九九0年二月,黎師與師母來美佛羅里達州探親,他的學生紛紛造訪。有位中國醫藥學院的校友,自阿拉巴馬州奧本(Auburn)市駕車數百里去看他,以致與我的約會一再延後。由此可見黎師給同學的情愛,及學生對他的尊敬表露無遺。勤奮研究,好學不倦黎師專精藥物化學,復員上海後在衛生實驗院生化科,測定上海市郊所產疏菜維生素C的含量。在台指導我合成新上市的治肺結核病特效藥Isoniazid,論文在中國藥學雜誌發表。在他領導的藥化研究室,每年都有論文在中國藥學雜誌發表。黎師除教學外,並擔任中國藥學會理事或監事職務、台灣藥學雜誌編輯、中華藥典第一、二及三版編修工作,對中國藥學出力之大,貢獻之多,不言可諭。一九五九年,黎師來美進修一年,回國前欲參觀製藥廠及脫脂棉、紗布及膠布的製造,俾回國後建廠之參考,便囑我接洽。我曾參觀過美中西部最大的藥廠,如亞培(Abbott)、禮來(Li l ly)、普強(Upjohn),及派德(Park Davis)大藥廠,進去參觀猶如進大觀園。因此我帶他看愛大藥學院製藥所,該所雖小,設備齊全,製造各種錠劑、軟膏、粉劑及液劑,供應愛大醫院藥局。黎師與製藥所主任Baumann教授詳談製藥所及各種製劑問題數小時。黎師說:「看一天的得益比讀一年製劑學還要多,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其次,我們去看在愛大附近的Cedar Rapids製藥廠。該廠只製錠劑,產品銷美國中西部,員工五、六人,推銷員則有十多人。看過後,黎師說:「這樣的藥廠,在台灣也可設立」。我說:「就是要你建立信心,回台建廠」。在芝加哥看嬌生(Johnson & Johnson)的敷料廠後,黎師信心十足說:「以後有機會可以建廠」。黎師回國後不久,便任景德及榮民製藥廠技師。黎師在榮民製藥廠對王紀民及張廷佐廠長幫助很多,但藥學是實用科學,「用時方知學之不足」,製藥程序一大堆,很多東西在學校圖書館查不到,研讀數月也摸不到頭緒。百讀不如一聞,百聞不如一見。張廷佐廠長要速解問題,派黎師及賴金星教官來美考察製藥程序及管理,自原料採購、製品產銷等一貫作業,為期一月。黎師囑我推薦及接洽一些藥廠,我建議在中西部看Merrell Dow及禮來藥廠,在東部參觀侯步賢兄任職的施貴寶藥廠及汪成康兄服務的Ortho藥廠,在芝加哥參觀Abbott藥廠靜脈注射生理鹽水製造部,最後參觀愛大藥學院

■ 圖四:1990年,黎師來美探親。自左起:黎師,滬芳,師母及葉續源

Biography 的製藥所,在各地時間約一週。一九七四年,黎師及賴金星教官來美,我帶他們去辛辛那堤看較新,但規模較小的Merrell Dow藥廠,該廠製造家庭日用藥品,尤以「李施德霖」(Listeine)嗽口水聞名。在該廠藥劑部討論了一天,另有半天參觀實際操作,未料想到藥劑部主任與黎師有同窗之誼。副主任負責技術,有三、四十年之經驗。藥劑部正、副主任給我們詳細說明製藥的程序,黎師所問的均得圓滿解答。離辛辛那堤去印地拿坡里市參觀禮來藥廠,接待我們是負責南美地區銷售部經理,談了很多經銷的事。步賢、成康,及廷芳兄在藥廠工作有年,經驗豐富,告知很多製劑技術上的細節及奧秘,黎師回國後函告,此行收獲甚豐。協建藥廠,貢獻豐富抗戰時,黎師曾親身經驗到,多少傷病軍人因無藥治療而慘死。來台初期,外匯缺乏,也曾發生嚴重藥荒,故黎師授課之餘,極力提倡發展製藥工業,以其重要性更甚於武器,建議列為國防工業,因有形的戰爭並不常見,人與病之無形戰爭卻無時無刻不在進行。黎師曾先後協助設立五個製藥廠,以景德和榮民製藥廠最具規模。當年台灣藥品供應困難,有識之士投資建製藥廠。集資易,找製藥技師難。有能力擔任製藥技師者,只有國防醫學院藥學系的幾位老師。朱景熹先生創立景德製藥廠時,請黎師為技師,「景德」廠名得自他們名字各取一字。其後藥廠改組,黎師推薦李蔚汶師為廠長,情願擔任顧問,黎師對景德藥廠■ 台中市傑人會頒發匾額貢獻了巨大的心力。榮民製藥廠是由退除役輔導委員會投資,國防醫學院技術支援。首任廠長王紀民學長(醫科),劉壽文主任為總技師,黎師為副總技師。後來,王辭職,由張廷佐學長(醫科)及譚增毅師繼任。黎師擔任總技師或顧問,直至民國七十四年與譚師一起辭退。黎師在國防醫學院任教期間,亦奉聘為軍醫署顧問二十多年,負責協助訂定國軍藥品衛材之規格和檢驗方法,作為採購之準則,先後獲得陸軍總部頒發獎狀和總統頒發五星寶星獎章和光華甲種獎章。師母相夫教子,樂貧知足黎師在藥學教育及製藥事業上都很成功。成功的人背後一定有位賢內助。黎師與師母於民國三十五年在安順結婚,婚後遷上海,旋又遷台北。師母在滬生沁芳及滬芳,在台北生定美、定慧及定義。那期間,軍公人員待遇微薄,黎師一家五口住在活動房屋,較學生住在大禮堂更擁擠,生活苦楚,仍深記我腦中。如非師母樂貧知足,艱苦治家,黎師豈能安心教務?黎師專心教職五十多年,家庭美滿,子女有成,乃得師母相夫教子,量入而出之功。沁芳在美獲碩士學位,任教佛羅里達大學,尤為難得。當年中央紡織公司平價配售毛線給台糖公司員工, 每人限購一磅。黎師轉讓半磅給我,師母織成背心。我穿在身上,記在心頭,「遊子身上衣,師母手中線」,迄今未忘師母的慈愛。

■ 廣東省立梅州中學旅安校友留影紀念
(本文摘錄自: 源遠季刊 第十六期,  出刊日: 2006/2/28)